步驟三:邀請對方確認情緒和需要
在最後這一步,嘗試以提問方式提出自己的觀察,邀請對方澄清或確認自己的情緒。
7. 同理對方的感受和情緒:嘗試猜猜對方的感受和情緒,以提問方式邀請對方確認。
例:「提早離開一事,令你難受和內疚是嗎?」
8. 同理對方的需要和價值:嘗試猜猜對方情緒背後的需要、價值和渴望,也以提問方式邀請對方確認。
例:「你感到難受和內疚,是因為你很想和手足一齊在前線,去支持和保護他們嗎?」
9. 邀請對方與需要同在:當手足確認他們的需要時,邀請他們放下想法和評價,純粹地感受和細味自己珍貴的需要和價值,浸淫在與需要同在的狀態中。當手足與自己真正的需要深刻連結時,療癒就會自然發生。我們只要讓他們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連繫需要,直到他們感受內在情緒的轉化。
例:當戰友連繫到自己真正的需要時,如支持和保護,我們邀請他們:
「邀請你放慢下來,放下想法和評價,以及內心的故事,充份感受自己『支持』和『保護』的需要。在內心同自己講,我非常想要「支持」和「保護」手足,讓自己完全去感受和肯定自己這些需要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