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暑假,反送中運動的激烈,帶來的震盪與創傷,是史無前例;對青年人而言,更是。
長時間以來,青年人都被罵為「暴徒」,無論在前線、或只在後方支援的,經歷的不單是情緒的跌盪,更是刻在身體上的暴力、家庭關係的破裂、制度上的黑暗。當一代人對社會公權力的信任瓦解,信念系統坍塌,這已是不同程度的社會創傷(social trauma)。
當日常不再,如何回到日常?面對創傷,我們都急於撫平,以為把負面情緒處理掉,壓止衝突,就能回復原狀;但我們卻相信,當創傷是社會性,我們需要回到問題的根源。如認識個人情緒,跟同溫層的彼此聆聽,跟不同意見人士的溝通,覺察群體中的權力運作,再進而到公共層面的策略訂定。
是次的社會創傷,正好揭露社會的千瘡百孔,給我們一個入口,探討社會轉化。